在德国萨克森州的百年铸造厂里,大连誉洋的智能打磨机器人正精准游走于复杂铸件曲面之间(誉洋智造突破工业强国门槛:中国智能设备获德国百年铸造厂认可);哈萨克斯坦 KAMLIT 汽车零部件基地的生产线上,它与国际设备协同运转毫无违和;日本企业的东南亚制造车间里,它的稳定表现赢得了技术专家的由衷赞叹。这些跨越国界的应用场景,正是誉洋工业智能打磨机器人实力的最佳注脚。
作为国家级 "小巨人" 企业,誉洋在智能打磨领域深耕十余年的底气,源于对核心技术的极致追求。早年间,国内高端铸件打磨设备几乎被欧美品牌垄断,企业要么承受高昂的进口成本,要么在人工打磨的低效与粗糙中挣扎。誉洋研发团队带着 "打破壁垒" 的韧劲,从材质适配到精度控制逐一攻克难题,最终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。如今,百余项知识产权和两项由其牵头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,早已为这份实力写下权威注脚。
走进誉洋的设备展厅,GS系列智能打磨切割中心的演示总能吸引驻足。针对铸铝件黏刀、变形量大的行业痛点,它搭载的金刚石磨轮与自主研发的 KINEYE 3D 机器视觉系统默契配合,能实现 ±0.1 毫米的加工精度,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 1/50。在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车间里,这样一台设备顶替了 6 名熟练工人,不仅效率提升 5 倍以上,废品率还硬生生降低了 90%。而另一款 GS系列智能打磨机,则用双工位转台设计和激光检测系统,解决了铸铁件毛刺清理的难题,98% 的粉尘回收率让曾经粉尘弥漫的车间变得清亮起来。
真正的实力从来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系统能力的全面领先。誉洋国内首创的双机器人协同系统,在柴油机缸体打磨中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,无故障运行时间轻松突破 10,000 小时。这背后是实时力控技术的精准支撑,能让机器人像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一样,根据曲面变化灵活调整力度,确保每一个工件的加工一致性。更值得称道的是 KINFMS 柔性管理系统,它像一根智能纽带,将设备数据与生产流程彻底贯通,头部企业借助这套系统,生产效率足足提升了 30%。
在国际舞台上,誉洋的智能打磨机器人更是用实力打破了 "中国制造 = 性价比" 的刻板印象。在德国百年铸造厂的全球招标中,誉洋历经 18 个月比拼,击败 11 家国际顶尖对手成功入选。即便德国本土品牌报价低 15%,誉洋设备仍以单位能耗降低 30%、全寿命周期延长 40% 的综合优势胜出。哈萨克斯坦 20 亿元的 KAMLIT 项目中,它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设备供应商,将清理效率提升 40%,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如今,这些 "大连造" 的智能机器人已远销 40 余国,从西班牙发动机厂商的核心生产线到印度的缸体加工车间,都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。
技术之外,誉洋的实力更藏在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中。航空航天领域对零部件精度的极致要求,催生了誉洋定制化的高精度打磨方案,特殊刀具与工艺确保零件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;家具制造企业的产品多样化需求,则推动其开发出灵活多变的设备,快速适配不同款式的生产任务。从前期调研、方案设计到安装调试、远程运维,誉洋的服务团队总能给出精准响应,欧洲客户的故障响应时间已缩短至 4 小时以内。
当智能化转型成为制造业的必答题,大连誉洋用十余年深耕证明:真正的实力,是既能解决当下的生产痛点,又能引领行业的未来方向。从打破垄断到制定标准,从服务国内到赋能全球,这些奔跑在制造一线的智能打磨机器人,正在书写中国智造的硬核故事。